新冠肺炎在2020上半年肆虐全球,造成多國的商業、娛樂活動近乎停擺,所幸台灣政府超前部署,民眾生活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其他國家小,經濟活動復甦的腳步也較快。邁入「後疫情時代」的台灣民眾,消費行為有哪些轉變?這 波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型態又造成了哪些長遠的影響?Dataa數據中心利用 EZChoice行動調查app,針對新冠肺炎影響下的消費行為與生活習慣分析探討,帶您透過數據發現各種有趣的現象。
今年農曆年後開始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每日確診數字牽動每個人的心情,對未知病毒的恐慌伴隨著對生活物資短缺的預期心理,使得藥局外大排長龍成為每日街邊的日常光景,社群中瘋傳的小道消息更讓賣場衛生紙與尿布貨架霎時清空。儘管「每個人都只有一粒卡臣,但到底是誰在臀? 」
全民一起囤,青壯年戰力強
一般民眾的刻板印象多認為,退休、家管或賦閒在家的中高齡長者,比較可能有囤貨(因擔心買不到或價格上漲而增加比平時還要多的購買數量)習慣,但根據調查結果發現,今年二到四月疫情高峰期間,有八成的民眾曾有囤貨行為,而且主要集中在青壯年族群!其中以30到39歲的民眾最多,比例高達87.4%,20到29歲其次,也有83.4%,隨著年齡層提高,囤貨的比例亦跟著下降,到60歲以上的民眾囤貨比例竟不到半數,只剩下48.3%。
媒體閱聽習慣影響大,網路媒體資訊難控制
交叉比對填答者的囤貨行為與媒體閱聽習慣,結果發現,產生囤貨行為的民眾當中,經常透過網路媒體接觸新冠肺炎的相關訊息的比例最高,當中又以論壇(Dcard、mobile01、PTT等)的影響力最強。調查顯示,有囤貨行為的民眾中,有高達95.1%是論壇的經常接觸者,其次為Instagram或YouTube等其他社群平台,傳統媒體方面,透過電視媒體接收新冠肺炎的相關訊息有60.5%,平面報章雜誌的比例更低,只剩47.8%。
分析原因,網路使用者的囤貨行為比例較高,可能是受到網路假訊息的影響。今年二月,中央社曾報導,網路上有謠言指出衛生紙與尿布的原料,因為支援口罩生產即將短缺,請民眾趕緊囤貨,隨後就爆發了衛生紙之亂(”散播衛生紙缺貨假訊息 刑事局查獲傳銷業3女”《中央社》,2020/2/10),第一時間政府為了降低民眾恐慌感,隨即徵用電視媒體時段與報紙版位進行澄清,所以經常接觸這兩種傳統媒體的中老年族群,產生囤貨行為的比例也較低。儘管政府也有在網路上進行澄清報導,但因為網路上訊息多又混亂,無法如電視或平面報章雜誌一般有效控管,錯誤訊息加深了民眾恐慌的預期心理,導致囤貨的行為增加。
都市青年愛上網,反而增加青年危機感
從居住地區的回答中發現,全國有囤貨的民眾高達74.6%,其中在六都的民眾就佔51.3%,台北市更以84.8%的比例成為六都之中,民眾囤貨行為比例最高的縣市。進一步分析有囤貨行為的台北市居民的職業,其中以受僱上班族的比例最高,達49.6%,其次是自營工作者與學生。過去總被認為白天時間較充裕的家管與退休族群,加起來僅不到10%。分析原因,由於都會區的資訊普及化程度較高、民眾的資訊技能也較強,所以更容易接觸到網路媒體的訊息,而學生與上班族,平時接觸網路媒體的時間也較高。
隨著我們的防疫限制逐步解封,生活也即將步入常態!我們都相信,新冠疫情趨緩的那天即將到來,或許民眾的生活習慣及消費行為在這段期間內產生了一些變化,但是民眾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本質不變,產業必須要能洞察先機,才能掌握商機,Dataa數據中心,未來也會繼續跟您一起透過數據發現各種有趣的現象!
資料日期:2020/4/10-2020/5/4
有效樣本:隨機訪問1,068名會員。依據性別、年齡、居住地區進行加權推估,加權後樣本結構與母體結構一致,在95%信心水準下,抽樣誤差為±3.0%。
資料蒐集工具: EZChoice市調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