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p01

「自備環保杯省5元!」夾在金錢與利益之中的環保價值

      2002年,因應全球暖化與綠色行動趨勢,台灣開始實施限用塑膠袋政策,拉開了「無痕」生活型態的序幕。其後,不只雙北推出了兼具購物袋與專用垃圾袋功能的「環保兩用袋」,政府更於2018年擴大全國限塑政策,試圖讓台灣民眾漸進地、有效地戒掉隨意索取、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壞習慣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來,隨著台灣手搖飲市場的蓬勃發展,政府將減塑的目光轉向了飲料消費的廢棄物,並於2019年開始禁止內用餐廳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、鼓勵消費者「以杯就口」;也在今年七月推動「自備環保杯享5元價差優惠」的環保政策,企圖減少飲料市場帶來的大量廢棄塑膠杯。

 

為了環保?為了省錢?

      出自於環境保護的目的,政府透過「5元價差優惠」的政策,不僅增加了消費者「綠色行動」的誘因,更寄望能夠養成國民「綠色生活」的觀念與習慣。因此,為了瞭解網友對於使用環保杯的看法與觀點,筆者透過典通公司的《PO!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》,分析一個月內有關「環保杯」的文字雲,發現網友針對環保杯,最熱烈討論的是「優惠」相關的議題!對於消費者而言,如何在不同的商家獲取優惠,似乎比使用環保杯帶來的減塑效益更受到重視。然而,即便與養成環保觀念的目標有些差距,「環保杯政策」確實引發了網友對於環保議題的關注與熱度,無疑是將環保理念融入人們消費生活中的一小步。

 

cup02

圖片資料來源:數據碰!研究中心

資料來源:《PO!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》(2022.07.01~202207.20)

 

環保杯政策開跑,「5元優惠」是禍是福?

        今年7月1日環保杯政策上路後,對消費者來說十分有感,不論是上班前到便利商店買杯咖啡、或是下午茶來杯手搖飲,都可以成為「5元優惠」的優惠對象-只要你自備環保杯。不過,雖然這個政策的初心來自於環境保護,卻也有人對於規範的制定感到憂心或質疑。

        一方面,許多網友認為減塑環保是值得支持的益事,因此對於政府政策十分樂見;但另一方面,也有許多網友認為這個政策擾民而不實際、治標不治本等等,這些民眾的意見主要可以分成四個觀點:第一,個人環保杯規格、衛生習慣不一,造成員工工作量增加,可能需要幫客人清洗環保杯;或是環保杯容量、口徑太小,使得工作效率降低等情形。第二,「5元價差」可能使得飲料業者利潤降低,導致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,造成飲料漲價、流失客群、破壞市場結構的結果。第三,對部分消費者來說,達到無痕減塑的生活是十分繁瑣的,光是買個飲料就需要攜帶飲料環保袋、環保杯和環保吸管,且如果出門在外,無法馬上清潔,又可能會在杯內留下異味,因此十分不便。最後,許多網友對於環保杯政策的有效性也感到質疑。例如,某些店家為了要量測飲料配方的比例,會先將飲料倒入一次性用杯、製作完畢後再倒入環保杯,而基於衛生因素,這個一次性用杯會直接丟棄,因此這樣的政策無法真正減少塑膠廢棄物;此外,由於外送業發達,許多人已經不會走出家門去買飲料了,因此自備環保杯的政策亦不適用於外送情境,減塑效果有限。

 

cup03

圖片資料來源:DCARD

 

環保地球,價值幾何?

        環境保護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更影響著地球上各式各樣的生態與物種,其價值是人類無法測量與計算的。然而,「不免費提供塑膠袋」與「5元價差優惠」的環保政策似乎傳達著一個訊息:環保是有價格的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今天忘記帶環保購物袋出門,則作為「不環保」的代價,我將花費1至2元購買一次性塑膠袋;或者我對於每天清洗、攜帶環保杯感到懶怠,我也可以用5元的價格,犧牲環保、購買便利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使用者付費/價格優惠只是作為環保推動的一種手段,卻也同時讓人陷入了一種環保價值的困境:究竟地球與環境,是可以用金錢購買的嗎?或者是我們該問:為了環保,你願意出價多少呢?

 

資料來源:


 

以上僅個人言論,不代表公司立場

【青年人輿情視野】系列文章係由一群關心社會的青年人自發性決定主題並進行分析,由典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輿情資料庫作為分析素材,能充分展現時下青年人關注的議題,以及他們的想法。

 

jpg fw6gs55jgz8c

盧孟青(為典通2022實習生計畫的一員)
天蠍座,就讀東吳工商心理碩士
喜歡看劇、看小說、吃美食,
最喜歡冬天窩在被窩睡覺

把數據說得很白話,從現在開始!

擁有24年市場研究經驗,累積多種消費者洞察模型,長期協助企業建立消費模型。 

聯絡我們